爱仇敌

在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医护兵林恩·韦斯顿(Lynne Weston)跟着海军陆战队一起上岸攻打敌军占领的岛屿。不可避免地,双方伤亡惨重。韦斯顿尽力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以便撤离。后来,他的部队遇到一名敌军,腹部伤势严重,不能喝水。为了保住伤者性命,韦斯顿给他注射血浆。

归给上帝

在经典的连环漫画《花生》中,奈勒斯因为相信有南瓜大王而被朋友责备。他沮丧地走开,说:“我学会永远不要跟别人讨论三件事,那就是宗教、政治和南瓜大王!”

回报

在1921年,艺术家西蒙·卢地亚(Sam Rodia)便开始建造他构思的华兹塔。33年后,17座的雕塑建筑终于在洛杉矶市拔地而起,有些高达30米,甚为壮观。然而,歌手杰瑞·加西亚(Jerry Garcia)对卢地亚的毕生心血不屑一顾。他说:“这就是他的回报。这种只有在人死后才会出现的事,我一点都不感兴趣。”

万民合一

在1960年,奥图·普里明杰(Otto Preminger)的电影《出埃及记》引发争议。这部电影是根据利昂·乌里斯(Leon Uris)的小说改编,讲述一个在二战后犹太难民移民到巴勒斯坦的虚构故事。电影结尾是一位年轻的欧洲犹太裔女孩和一位阿拉伯裔男子都被谋杀,双双被埋葬在同一个坟墓中,而那里即将成为以色列的国土。

森林暗房

在二战期间,虽然美军拒绝托尼·瓦卡罗(Tony Vaccaro)当战地摄影师,但却不能阻止他。当德军与美军在黑暗的许特根森林激烈战斗时,身为步兵的他在枪林弹雨中依旧拍摄许多照片。入夜之后,战友们都休息睡觉时,他就用他们的头盔调和化学药剂冲洗底片。夜间的森林成为瓦卡罗的暗房,让他为这场艰辛漫长的许特根森林战役留下永恒的记录。

举国露营

我们在浩瀚的星空下露营,零距离地感受西非无垠的夜空。在旱季,搭不搭帐篷都无所谓,但营火却至关重要。爸爸一边用棍子戳着柴火,一边说:“千万别让火熄灭。”火能使野生动物远离营区。上帝创造的野生动物固然是活泼可爱,但你绝不会希望花豹或毒蛇在你的营地游荡。

安身何处

爱尔兰诗人叶慈(W. B. Yeats)希望自己死后能被葬在本布尔本山下,这是爱尔兰西部一座宏伟的平顶山。他晚年所写的一首诗就是《本布尔本山下》,如今他的墓碑上刻着那首诗的最后一句:“冷眼观生死,骑士策马行!”

唯一的声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会后法国陆军统帅费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沉痛地指出:“这并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战协定而已。”福煦的观点与主流意见相反,主流意见认为这场可怕的冲突将是“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但二十年又两个月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事实证明,福煦是对的。

和平使者

诺拉参加了和平抗议活动,因为她深切觉得需要伸张正义。按照原定计划,这是一场无声的示威活动,抗议者在震慑人心的沉默中于市中心游行。不久,来了两辆巴士,从外地赶来的煽动者抵达现场,很快就爆发了骚乱。诺拉失望地离去,而原本立意良善的举措看似徒劳无功。

重生复兴

我们都知道李奥纳多.达文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才华卓越,横跨多个学术研究和艺术领域,缔造了非凡成就。然而,达文西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过着悲惨的日子,哀哉,我们死后不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任何关于我们的记忆。”

永恒的基业

经济大萧条时期,干旱引起的沙尘暴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时刻,堪萨斯州海华沙市的居民约翰·米尔本·戴维斯(John Millburn Davis)决定要使自己留名千古。作为一位白手起家且膝下无子的百万富翁,戴维斯可以投资慈善事业或经济发展,但他却不惜耗费钜资,请人为自己及已故的妻子雕塑十一座真人大小的石头雕像,矗立在当地墓园。

读利未记

这次的查经主题是利未记,而我跟大家坦白了一件事。我告诉查经小组的组员们:“利未记大部分的内容我都直接略过,我也不想再读关于皮肤病的条例。”